论李岳松之死的历史真相
论李岳松之死的历史真相
李岳松之死,是大衡历史的转折点,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,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。李岳松之死,冲击了衡朝士大夫阶层对开明专制的信奉,令人们认识到:开明专制取决于君主,而臣子不掌握主动权,一旦昏君嗣位,其必然崩溃。因此,士大夫分化为三派:一是楚君雒、程清融为首的避世派,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。她们选择了无声地反抗,也促进了更多士大夫的觉醒。第二派是以张理琦、荆子川为代表的伺机派,他们等待有利时机,实行立宪,以 君权。这一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急先锋,直接促成了“荆张立宪”(荆寻雁、张栖风)。第三派是以王皓一为首的“躺平”派,他们来之安之,默默奉献,为使大衡避免土崩瓦解的命运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。
说到李岳松之死,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:宋慧真。(详论见《论李岳松与宋慧真的历史作用》)
按理说,这样一个将时局搅得风起云涌、天翻地覆的大事件,怎么可能是假的呢?
但,经过多方考证,李岳松之死,还真有可能是假的!
一、
首先,从李岳松对张理琦的恩情来看,当“立斩岳松于午门(《衡史·李岳松传》)时,张理琦没有任何见于记载的反应。无论是《李岳松传》还是《张理琦传》都只字未提,甚至《张理琦传》对李岳松之死这件事都未着点墨,这很反常,尤其不符合张理琦重情重义的性格。”
其次,从同时期其他各官员的反应来看,几乎没有不见传正史的,连“躺平派”王皓一都“顿足而嗟”,《张理琦传》又是《衡史》中最详细的一部,有三万字之多,恨不得将其哪年哪月感了风寒都记下来,能不记载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李岳松之死?因此,我们提出大胆推测:张理琦让李岳松得以免死,此事只有两人知道。
二、
下面我们来进行推理。一些证据:
2012年,承德发现的无名衡墓,棺椁内出土有象牙笏。证明其官品至少在三品以上,化验结果表明,这一笏造于微朔十八年,证明主人至少在这一时期就已经为官。见载于史书的三品以上官员,是只有李岳松、王皓一两个承德人的(皓一应执玉笏),也没人做过承德地方官。由于证据过少,并无法直接推测墓主为李岳松,但墓内青砖为景宪十二年砌,位于李岳松平反之后,因此有是其墓的可能性。再由郢都楚君雒墓,石门张理琦墓,开平荆子川墓,都有大量石碑歌功颂德,因此墓主人很可能是罪人。因此,史学界大有将之成为李岳松墓的声音。
表明李岳松处刑的证据过少。连《李岳松传》仅六字,《宋慧真传》仅七字,其他不超过四字,皆有避讳意。而《衡史》是张理琦后人所撰,其中关系,呼之欲出。
三、
事件还原:
诏论立斩,理琦闻之,大骇,命工部赶制假人,内红浆以替,兼重金赂刽,星夜赴承德,秘不外闻。岳松遂得全。及平反,笑曰:“理琦诚不忘我!”景宪十二年卒,理琦私唁,厚葬乡土。
(节选自《衡史·李岳松传》(伪))